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广州邀请专家共建"助老智库"
   2016-09-19 17:08:32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为更好地关注互联网时代下,中国60岁以上老人数字化生存状态,以社会关爱帮助银发老人跟上时代。作为羊城晚报主办的“牵手父母·跨越数字鸿沟”报道下的延续和实践,由广州市妇联主办、广州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承办的“孝行花城·跨越数字鸿沟”系列课程已开课四期,受到广州老少街坊的一致认可。

9月18日,广州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小型座谈会,三位长期关注60岁以上老人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关爱的专家,对近四个月的活动及报道,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据悉,今后“孝行花城·跨越数字鸿沟”还将囊括高校教师、专家学者共建“助老智库”,以理论指导实践,服务广州地区的更多老人。

无论学与教都应转变观念

作为羊城晚报智慧大数据报道的牵头人之一,张桂萍博士以羊晚春节指数蓝皮书为例,剖析了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下缺乏精神关爱。

“大数据显示,春节期间网络关键词均为长假、旅游、抢票等与年轻人有关的词语,几乎与老人群体无关。而保健品的购买指数和搜索指数的剧增,也侧面反映了子女对老人的关爱还停留在物质需求的层面。”张桂萍认为,对于当下的家庭来说,老人的“精神赡养”显得尤为重要,年轻人应注重孝道形式的转变,除了物质关爱更要注重对长辈的“精神赡养”。

北京大学社会学学者于长江认为,中国“颐养天年”的说法,意思有点像人老了就等于废了,只能养着。“实际上国外根本没有 养老 这一词,很多超市收银员都是老人。这需要中国老人改变思维,活到老学到老,不能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了。”于长江说。

“其实中年人也有鸿沟,我现在都无法理解学生们的二次元世界。”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讲师邹智敏博士笑着说,事实上老年人的心理与年轻人并无差别,其需求、规律都是一样的。只是老人恰处于退休后的角色转变阶段,需要重新定位自我身份,因此当社会助其跟上时代时,切忌先入为主戴上有色眼镜。

新科技应适应老人而改变

座谈会上三位专家都认为,科技运用是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关键所在。“科技研发不断市场化、常态化,而老人则因科技被落下需要救助。这就需要公益补缺,但政府也不能大包大揽,这就需要我们划清市场与公益的界限。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为老人研发相应的设备、衍生品,做出附带改变,这对即将进入老年社会的中国,具有市场细分意义。”于长江说。

邹智敏也举了一个国外实验为例说明。“分给两组老人每人一盆花,一组人让老人自己照看,一组则说有护工打理。后来发现前者老人的身体健康更好。这说明了需要增加老年人的控制感。在技术上也可借鉴,如智能手机触屏的灵敏度排除老人的误操作。”

邹智敏认为,利用科技手段更能挖掘老人的激情和能力,如美国福利院老人与巴西想学英文的孩子聊天,便是老人对社会反馈的案例。“我们的老人也可以玩直播,教年轻人各类技巧,当老年网红。”邹智敏说。

教老人既是技术也是陪伴

广州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嘉庆坦承,活动刚开展时十分忐忑。“我们第一次创新式地对老人提供技术服务没经验,心里也没底。但是工作开展后、羊晚报道后,我们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剧增,老人纷纷打电话报名,如此多的反馈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群体的需求,也敦促我们决心做透养老工作。”李嘉庆说。

具体授课的黄淑婷老师说,自己的备课都是根据老人的需求不断探索,也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出手机实时连接屏幕、粤语教学等新方法。课程普遍反馈如何?今年60多岁的学员陈姨笑着说,自己与丈夫最大的感受便是“想不到没有这么难”。“从未有这么浓厚的兴趣,丈夫第二天就爬白云山拍照做音乐相册。上了课后我记忆也好了,整个人都阳光了。”对此黄淑婷倍感欣慰,她说:“我时常思考我们做这些的目的何在。后来逐渐明白了,我们表面教的是技术,实际上教的是陪伴。”

李嘉庆说,活动中也发现了广州的社工项目设计能力、服务相对北京、香港仍有差距,仍需提升。且要做好广州养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还需大力培训社工和志愿者。“希望今后能更有效地建立起集政府、高校、媒体、社工、志愿者为一体的平台,共同为老人的生活推开一扇新窗。走进每个家庭润物细无声地推行孝道文化。”李嘉庆说。

浏览 (424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carmen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